稚子弄冰

稚子弄冰朗读

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铮。(银铮一作:银钲)

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(玻璃一作:玻瓈)

译文

清晨,满脸稚气的小孩,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,提在手中。

轻轻敲打,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,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,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--冰块落地,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。

注释

稚子:指幼稚、天真的孩子。

脱晓冰:在这里指儿童晨起,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。

铮: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。

磬(qìng):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,形状像曲尺,用玉、石制成,可以悬挂在墙上。

玻璃: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,也叫水玉,并不是现在的玻璃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徐晓莉主编,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6年1月,第439页

2、徐晓莉主编,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6年1月,第439页

稚子弄冰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(1179)春,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。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,立春前一日,用土牛打春,以示迎春和劝农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,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。

参考资料:

1、[宋]杨万里著,杨万里集,三晋出版社,2008.10,第36页

 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,用生动形象的“穿林”响声和贴切的比喻,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。

 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,充满了乐趣:心态上,寒天“弄冰”,童心炽热;色泽上,“金”盘“彩”丝串“银”冰;形态上,是用“金盘”脱出的‘‘银铮”,圆形;声音上,有“玉罄穿林响”的高亢,忽又转作“玻璃碎地声”的清脆。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,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,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、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。

  全诗突出一个“稚”字。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,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。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,唯其如此,孩童的“脱冰作戏”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。

 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,杨万里通过“以稚为老”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,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,描写“脱冰”的动作细节;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,欣赏其行为细节,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“天真”相映成趣,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。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,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。

杨万里

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,男,汉族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南宋杰出诗人,与尤袤、范成大、陆游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、“南宋四大家”。 ...

杨万里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渡头恶天两岸远,波涛塞川如叠坂。幸无白刃驱向前,
何用将身自弃捐。蛟龙啮尸鱼食血,黄泥直下无青天。
男儿纵轻妇人语,惜君性命还须取。妇人无力挽断衣,

()

朝行谷水东,暮行谷水西。

谷水日日流,驿舟日日来。

()
陈㷆

何年搆此山之东,百杯相对山花红。桐山居士老解饮,何当置我新楼中。

()

迅烈驱黎瘴,委蛇陡翠微。汉宫尘漠漠,随社黍离离。

圣远津稀问,蟾升树亦辉。晨昏童冠浴,夜静士民嬉。

()

暮随白云至,山月尚未出。言寻石门幽,谷口烟萝密。

欣逢采樵人,招我入禅室。昙花空外香,石溜岩下急。

()

返照千林酒一卮,晚山刚对弄雏时。眼中触处成真乐,身外浮名总不知。

元亮贫来还乞食,尧夫老去只游嬉。行云流水无穷意,老树精应不作疑。

()